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
程 倩
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文明开拓发展的辉煌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浓缩着中国人民勇于创造的勤劳智慧。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实施纲要》强调,“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特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革命文化”。新征程上,在党的旗帜下铸牢军魂、奋斗强军,文化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独特作用,必须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重要作用,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精髓。习主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的璀璨明珠,历经数千年历史淬炼与智慧积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其中,既有“精忠报国”“马革裹尸”的爱国情怀,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斗争精神;既有“文武并用,长久之术”的战略视野,也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用兵韬略;既有“师出以律,失律凶也”的纪律观念,也有“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谋略……这些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精髓,是激励广大官兵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发扬这些文化精髓,就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贴使命任务需求、紧扣官兵思想变化,将其融入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官兵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智慧与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滋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官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激发献身国防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文化力催生战斗力,以强军文化凝聚强军力量。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应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创新应用是关键。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资源,如果不经过结合时代特点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文化价值便不能在当代得以充分释放。面对浩若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应用,才能有效彰显其时代价值。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战争形态。这就要求我们,既需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也需要主动适应战争形态的演变,着力实现现代军事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深度融合;既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进行持续不断地挖掘、研究和整理,也需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和语境表达创新的赋能,运用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支撑、强化、塑造各种有形力量,使其在原有的文化基因上生长出新的文化生命体,展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崭新魅力和光彩。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传播。习主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强调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成为具有强大感染力和广泛影响力的优秀军事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度持续攀升,热切希望了解中华文化。因此,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国际传播方式,统筹网上网下各类平台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打造适合不同受众的文化传播场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军事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所倡导的和平观、正义观、安全观等,向世界阐释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的优秀军事文化,彰显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时代魅力,不断提升我国军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