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曾用刊名: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思茅师专学报:综合版
简 介:《普洱学院学报》(原《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下称《普洱学院学报》)是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普洱学院(原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载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其办刊宗旨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表以本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为主,促进学校教学和学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坚持突出思想性、学术性、师范性和地方性为为办刊思想;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人民ag真人平台官方 、为社会主义ag真人平台官方 的办刊方针。 1986年3月经省委宣传部、原省文化厅出版处批准正式创办,当时为省内部出版期刊,名为《思茅师专学报》(创刊初期刊号为“云南省内部报刊”特第(7)号)。1998年7月4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为学报类正式期刊,自1999年第1期正式公开出版(新出期1998﹝69﹞号),并自办发行。2013年,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洱学院,《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普洱学院学报》,刊号变更为: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7734;国内统一刊号:CN53-1224/G4。
-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普洱学院
- 创刊时间:1986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学苑路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734
-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24/G4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5期
“文化百讲”第62讲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0-0)
同频·互嵌·协进:“交往交流交融”背景下边疆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赜
魏斌[1];马玉堂[1];韩敬梓[2]
(1-10)
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杜瑾[1]
(11-23)
绿色金融政策对环保产业投资的促进效果——多元回归分析与政策评估
滕跃[1]
(24-31)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发展模式分析——以芒景村为例
洪剑波[1];王璐[2]
(32-38)
乡村振兴背景下易地搬迁苦聪人农村妇女地位提高及角色变化研究——以镇沅苦聪新村为例
吴建平[1];曾云[1]
(39-48)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与党的民族工作实践及影响研究
赵启燕[1];熊黎明[1]
(49-54)
佤族盟誓与审美治理——兼谈艺术乡建的佤族经验
杨志虎[1]
(55-62)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动员研究——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报道为考察中心
许梦宇[1];吴月红[1]
(63-69)
新时代中国图书馆人文精神探究
宋丽[1]
(70-74)
清代云南诗古文辞家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探赜——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一个范例
许鎏源[1];梁凯悦[2];沈思仪[3]
(75-84)
论程千帆先生诗学研究中的时空视角
何等红[1]
(85-89)
论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国家共同感”建构的三重路径
张泽云[1]
(90-96)
云南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问题论略
梅英[1];杨斐[1]
(97-102)
红色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刘丹丹[1];徐勤贺[2]
(103-109)
P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孔礼美[1];孔维仙[2];孙一鸣[1]
(110-119)
老年教育学习成果存储、认证与应用机制研究——以长三角地区学分银行实践为例
赵嘉茜[1];刁雅洁[2];肖亚东[1]
(120-12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蒋晓娟[1];杜益瑞[2];叶根[2]
(129-134)
本科层次烹饪专业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构建
周爱东[1]
(135-140)
普洱学院举办“云岭大讲堂·普洱学院讲坛”暨文化百讲第55讲
(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