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
曾用刊名:池州师专学报
简 介:《池州学院学报》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ag真人平台官方 地方,创新文化,扶持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是《池州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本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化学、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欢迎校内外作者投稿,尤其欢迎傩文化、九华山佛教文化、皖江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具地域性与学术性特色以及各级基金项目产出的论文。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池州学院
- 创刊时间:198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102
-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302/G4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4期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简介
(0-0)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理念内涵的新思考
金小方[1]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同富裕思想研究
周小洲[1]
(5-8)
坚持“守正创新”的理论内涵及当代意义
刘飞浏[1];刘友忠[1]
(9-12)
从商品拜物教到景观拜物教——居伊·德波景观思想探赜
郝星宇[1];朱振林[2];朱俊堂[2]
(13-16)
《民法典》视域下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吴闻岳[1]
(17-21)
家风传承:张英、张廷玉父子君子人格及其当代价值
方辉[1];谈家胜[2]
(22-25)
传统家风中劳动致富的思想探析
檀向群[1,2]
(26-28)
论新时代家风建设中女性作用与实现路径
刘妍[1];叶三梅[2]
(29-32)
姚文燮与钱澄之交游考述
朱素芬[1];江小角[1]
(33-36)
休宁东临溪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侯瑞[1];栗华益[1,2]
(37-40)
经济学视域下语言景观商品化聚合研究
陈睿[1]
(41-45)
英汉思想类书评中态度资源的对比研究
徐艳[1]
(46-49)
国内外传统文化翻译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刘翠萍[1]
(50-53)
安徽省数字技术创新的时空格局及收敛性研究
谢国根[1];蒋诗泉[1];赵春艳[2]
(54-58)
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适应性研究——以池州市石台县为例
杨静凤[1];黄碧宁[1];汪菁菁[1]
(59-62)
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青年的数字劳动研究
陈秀[1];宗苒[2]
(63-66)
职业认同对乡村小学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生涯适应力的作用与年龄差异
曾玲娟[1];莫林桂[2];张玲[3]
(67-70)
大学生嫉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自卑的中介作用
徐西良[1];张颖[2];王财玉[3]
(71-74)
智慧托育背景下家园共育平台使用意愿研究
曹艳[1]
(75-78)
刍议延安《解放日报》的编读互动
范习中[1]
(79-83)
论家族文化对姚鼐书法艺术的影响
尹忠俊[1]
(84-88)
晚清桐城派海外游记中的博览会书写
郑素燕[1]
(89-92)
繁昌窑青白瓷器物的传播研究
胡小兵[1]
(93-97)
社区体育公共ag真人平台官方
供给模式的现状、困境及优化路径
张志琴[1];刘博文[2]
(98-101)
新媒体时代池州傩面具艺术文化再生产探析
马晨晨[1];谈家胜[2];张春蕾[1]
(102-105)
从传承视角看徽州版画艺术形式的变迁
董秀锦[1]
(106-109)
非遗保护视角下皖北高粱秸秆编织工艺与传承路径研究
杨寅秋[1];王磊[1]
(110-113)
文本生成图像技术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汪睿[1]
(114-1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困境与转向
陈德洋[1];汪盛玉[1]
(118-12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论析
丁尧[1];王小婷[2]
(122-125)
高校美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以黄梅戏课程教学为例
卞小艺[1];张涵[1]
(126-128)
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新闻采写”课程为例
陈聪[1]
(129-131)
优秀家风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析
全立荣[1]
(132-134)
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方向、时代特征与实践路径
杜永春[1]
(135-138)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为例
吴慧娴[1,2];谭甲文[1];游达[1]
(139-142)
半导体器件制造与应用微专业建设与实践——以池州学院为例
吴卫锋[1,2,3];付鹏[1,2];桂传友[1,3];张勋友[1];徐华结[1,3]
(143-146)
基于OBE理念的知识产权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王娜[1]
(147-150)
现代科学技术融入文科专业教育研究——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
苏玫瑰[1]
(151-153)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模式探索——以安徽医专为例
高灼荣[1];汪光胜[1]
(154-157)
当代大学生忠诚教育的应然逻辑、目标指向与实践进路
巢华[1];黄红平[1]
(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