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民族研究
Qinghai Journal of Ethnology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0-201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系民族学类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藏学、蒙古学、民族语言学、民族民俗学、民族经济学、民族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特别注重对青海高原诸世居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欢迎学风严谨、育之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文字精确流畅的学术论文投寄本刊。
- 主管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 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 创刊时间:1989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681
-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16/C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3期
从说文解字说起——楔形文字造字、用字、解字刍议
拱玉书[1]
(1-12)
现代文明的缺憾:德吕蒙种族主义舆论宣传模式研究
张庆海[1]
(13-22)
罗马社会祭祖的特点与发展变化——兼论与周代祭祖之异同
章衍[1]
(23-32)
英国城市文明的发展趋势——兼论与中国城市文明的比较
欧阳萍[1]
(33-42)
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前近代形态——以西南人群的祖源叙事为中心
温春来[1]
(43-52)
新质生产力在民族地区的发展经济学意义
陈文烈[1];王娟[1]
(53-64)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驱动机制与优化路径
白鸽[1]
(65-73)
仪式研究中的空间路径——以拉卜楞寺展佛节中的线路与符号为例
王怡琴[1]
(74-82)
格萨尔藏戏剧诗审美形态研究
邸莎若拉[1]
(83-86)
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变迁趋势研究
徐延辉[1];谢梦帆[1]
(87-100)
草场占有的时间限制制度——青海东部一个牧村草场产权制度新变化的考察
旦正才旦[1]
(101-110)
概念、维度与应用:农民行动的研究范式
侯婧[1]
(111-118)
剪烛西窗:老年人婚姻状况对其抑郁程度的影响——子代支持的中介作用
石睿[1];于瑶[1];郭未[1]
(119-130)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重塑——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观察
赵旭东[1]
(131-147)
数字时代人类学知识生产的新方式
杨文笔[1];刘竞之[1]
(148-155)
善恶人类学:“暗黑人类学”与“关于善的人类学”何以共存
张志培[1];冯莎[1]
(156-164)
人类世生物与文化维度的多样性丧失
[挪威]托马斯·海兰德·埃里克森[1];李丽琴[2]
(165-174)
南来北往:中华民族共同体南北互动交融过程的社会史阐释——以长城为纽带的中原与北方民族关系论
常宝[1];翱英[1]
(175-181)
论明代统治者对云南边地佛教的经营及边疆治理的影响
黄海涛[1];邹翀[1];赵兴元[1]
(182-191)
意大利藏“百苗图”所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达与强化
张振兴[1];杨庭硕[2]
(192-200)
贡赐体系下清廷与西藏之间的物品流通研究
陈昱彤[1]
(201-209)
国民党军队撤离新疆始末研究
钱骋阳[1];冯建勇[2]
(210-221)
论春秋霸政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付瑞珣[1]
(222-228)
敬告读者
(22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