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教育
University Education
简 介:《大学教育》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反映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改革成果,促进高等教育人才素质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和课程改革ag真人平台官方 。
- 主管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201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广西南宁市鲤湾路1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437
-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387/G4
- 邮发代号:48-24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8期
高校教务系统全生命周期校企协作管理场域:惯习冲击、协同创新与价值构建
徐宏凯[1];谢洁[1];成希飞[1];吴能表[1]
(1-6)
党建融合发展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
张利梅[1];邱冠文[1]
(7-10)
“双一流”高校学术委员学术特征的地区差异分析
段平忠[1];胡冬梅[2]
(11-14)
数智化时代行业特色型统计学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张春晓[1];孙芳[1];李雪艳[1]
(15-19)
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阳[1];吴方同[1];孙士权[1]
(20-24)
无机及分析化学数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聂沃[1];高静[1];姜华昌[1];王伟佳[1];张立庆[1]
(25-28)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李文静[1];栗觅[1]
(29-31)
“为人”与“人为”:构建ESP有效教学模式的思与行——以航空ag真人平台官方
类专业英语教学为例
曾妮[1]
(32-37)
“八步教学法”在大气物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陈超辉[1];陈雄[1];姜勇强[1];曹剑秋[1];周鹤峰[1];金赛花[1]
(38-42)
融合增材制造技术的工程力学专业课程创新实验教学实践
杨未柱[1,2];樊哲铭[1];李磊[1];王心美[1];曾延[1];岳珠峰[1,2]
(43-48)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在冶金机械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杨霞[1];马立峰[1];朱艳春[1];刘光明[2];姬亚锋[1];李华英[2]
(49-52)
生物与医药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案例素材挖掘与应用探索
惠爱玲[1];张文成[1];吴泽宇[1];方群玲[1]
(53-57)
新时代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亲和力的三重维度
杨欣[1];刘林精[1]
(58-62)
基于市场营销学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探索
韩睿[1];谢佩洪[1];邓士昌[1]
(63-66)
“材料强国”党建工程引领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践
陈泽军[1];王敬丰[1];余江[1];龙木军[1];陈洁[1]
(67-70)
“BOPPPS+课程思政”C程序设计基础教学路径探究
阮志红[1];汪思思[1];朱毅[1]
(71-74)
“思政+”六融入:高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
张振霞[1];刘亚群[1];孙延杰[1];陈晓芸[1];邹湘辉[1];郑玉忠[1]
(75-78)
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经验遵循和实践进路
庞晨[1]
(79-84)
基于PDCA循环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王芳[1];赵舒曼[1];王爱丽[1];商书波[1];李春辉[1];黄帅[2];李洪亮[1,2]
(85-89)
“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有效路径探索
林远洲[1,2];张旭杨[3]
(90-93)
基于CiteSpace的研究生导学关系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及思考
陈予宁[1];孙佳恒[1];陈华瑞[1];陈君芳[2]
(94-98)
国防科技电子信息领域工程博士校企协同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X大学为例
邓婧慧[1];姚如贵[1];普晓尼[1]
(99-102)
基于创新团队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朱海燕[1,2];汪怡[1,2];肖乾[1,2];许期英[1,2]
(103-106)
基于3P模型的金融硕士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广西大学金融硕士为例
申韬[1];颜竹晗[2];钟旦[2];卜大晟[2];张凯童[2];张泉[2]
(107-112)
成渝联动视角下校企协同培养高端制剂人才实践路径探析
吴双[1];张保顺[2];王晨晖[3];唐亚琴[4];李翀[1,2]
(113-116)
基于多元融合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河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
苑明海[1];裴凤雀[1];顾文斌[1];陈曦晖[1]
(117-120)
“营销5.0+”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王粲[1];李文莲[1]
(121-125)
榜样示范法在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中的运用研究
李佳昕[1];龚素瓅[1]
(126-130)
基于RCEP视角的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韦林枚[1];张洋[2]
(131-135)
校企协同提升工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路径探索
郭亦玲[1];汤庆新[1]
(136-139)
基于“互联网+”的云实习模式探讨——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
罗建[1];黎青松[1];孙孟月[2];程代兵[2];薛锋[2]
(140-143)
“三阶四位五并举”实习模式的理论框架与推进策略
苏丽梅[1];李明[2];杨会云[3]
(144-148)